鳳岡高素質農民帶動群眾增收
近日,筆者到鳳岡縣土溪鎮石壩村路豐組看見,茶園里茶葉長勢良好,一片油綠。
【資料圖】
“我們合作社成立于2015年,按照‘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組織方式,集茶葉種植、加工、銷售于一體,合作社覆蓋茶園1000余畝。”茶園中,鳳岡縣保健茶業專業合作社負責人謝寶鋒,向鳳岡縣鑫誠職業培訓學校前來后續跟蹤服務指導的人員介紹。
據了解,鳳岡縣保健茶業專業合作社的茶葉實行加工批發訂單銷售,分別銷往四川、廣東、湖南等地,銷路很好。茶葉產業是投資少、見效快的一項富民產業。該合作社現有常年工人5名,每人每月工資3500元。采茶旺季零工有上百人,零工工資每天120元,讓附近村民在家門口就可以打工掙錢。
“通過鑫誠職業培訓學校培訓后,我在制茶、銷售、禮儀等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為了學以致用,我把學到的東西又帶回來講給鄉親們。學校的培訓方式不錯,希望學校多組織開展有關農業產業方面的技能培訓,讓更多的農民受益。”談到自己在鑫誠職業培訓學校學習的情況,謝寶鋒對筆者說。
告別謝寶鋒,筆者來到新建鎮官田村官田組,在黔之源茶業有限公司加工廠里,見到了正在忙碌茶葉揉捻加工的該公司負責人沈鑫,沈鑫也是鳳岡縣鑫誠職業培訓學校學員之一。
據了解,黔之源茶業有限公司成立于2013年,按照“公司+農戶”的組織方式,對老百姓種植的茶葉進行收購、加工和銷售。沈鑫在空閑時,還指導當地村民對茶葉進行管護。公司除沈鑫夫妻二人外,聘有技術工5人,每人每月按6000元工資支付。同時,公司還帶動了該村50多戶老百姓就業增收。
采訪中,沈鑫告訴筆者,通過培訓他在茶葉加工技術、肥培管理、禮儀服務、包裝設計、法律法規及茶企業直播帶貨等方面都學到了相關的知識和技能。他希望今后多組織這方面的培訓,讓更多的人從心底里做干凈茶、良心茶,讓更多的老百姓得到增收致富。
進化鎮臨江村三新稻鄉大米合作社負責人龔德琴也是鳳岡縣鑫誠職業培訓學校學員。龔德琴于2021年成立合作社,依托當地出產優質大米的產業基礎,通過“公司+合作社+農戶”,采取“稻油輪作”的模式,與群眾共商、共建、共管,按照“三零一全”(零排放、零污染、零剩余、全利用)實行有機栽培,提升了傳統糧油產業效益。合作社有水稻基地200余畝,輻射帶動周邊40余農戶種植水稻增收致富。
據了解,鳳岡縣鑫誠職業培訓學校于2021年4月30日在鳳岡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批準下成立。為了重點突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該校加大種植業培訓,根據鎮(街道)產業發展需求,積極開展蠶桑、茶葉、水果、辣椒、蔬菜等農村實用性產業種植培訓,并堅持以讓學員帶著問題來,手捧答案回去為培訓目標。高素質農民培育是作為鄉村振興人才支撐的一項培訓項目,由鳳岡縣農業農村局通過統一遴選的方式選取專業的職業技能培訓學校,根據鳳岡縣高素質農民培訓有關要求進行培訓。
據隨行的鳳岡縣鑫誠職業培訓學校人員告訴筆者,培訓過后,學校及時了解學員們的收獲體會,并征求他們對高素質農民培訓的相關建議,通過掌握學員需求,補齊培訓短板,優化培訓方式而進行跟蹤服務,為他們生產經營出謀劃策。
“為認真做好全縣的高素質農民培訓工作,我們鑫誠職校按照培訓+后續跟蹤服務的方式,圍繞國家就業創業及職業技能培訓相關政策,在從事種植、養殖和農產品加工方面培養種養能手,努力提高他們的就業技能和綜合素質,讓更多的農民通過培訓受益,推進農業現代化和鄉村全面振興。”鳳岡縣鑫誠職業培訓學校負責人秦夙在接受采訪時說。
通訊員 冉昱晟
編輯 李洋
二審 錢誠
三審 唐正平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