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新資訊:1月車企銷量同比顯著下滑,原因何在?后市怎么走?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機構指出,3月零售有望重新恢復至正軌,此外2~3月生產端將有所恢復,行業可能短暫重回補庫狀態。
近日,多家車企披露1月產銷快報,其中,長城汽車、江鈴汽車、廣汽集團等大多數車企1月銷量錄得同比下降,海馬汽車1月銷量同比增長23.52%。
從盤面來看,汽車板塊大漲,截至今日收盤,漢馬科技、動力新科漲超6%,福田汽車、塞力斯漲超2%,江鈴汽車、海馬汽車、江淮汽車、長城汽車等均漲超1%。
1月銷量數據為何出現同比顯著下滑?對此,光大證券認為主要有以下三點原因:第一,2022年年末需求透支;第二,春節季節性波動;第三,消費者降價預期下存在觀望心理。
華創證券指出,2月考慮政策透支效應尾聲,以及春節返工情況、實際工作天數,估計零售逐步恢復但數據仍較弱,但3月零售有望重新恢復至正軌,此外2~3月生產端將有所恢復,行業可能短暫重回補庫狀態。近期汽車板塊表現活躍,主要源自12月以來市場整體上漲,疊加特斯拉降價催化,新能源車板塊的一季度行情有所提前,并向中小零部件外溢,標的估值顯著受市場整體影響。如果整體市場投資情緒持續向好,部分標的伴隨業績、邏輯的持續演繹,估值可能突破前期高點。
光大證券認為,市場基于銷量最悲觀預期已過,各地因地制宜的扶持新能源汽車消費、疊加近期車企陸續降價,帶動市場對2023年新能源車銷量表現的信心有所回暖,符合我們此前對市場高估銷量承壓風險但低估業績下修風險的判斷。維持2023年國內新能源乘用車銷量預測900萬輛,預計最大變量仍在于疫情、車企定價策略、以及上游原材料價格波動。產業鏈的年降、業績下修風險或逐步發酵。預計行業競爭加劇,頭部集中化趨勢或進一步顯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