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熱訊:罕見!廣東發現一例黑熱病
深圳大學總醫院日前確診一例罕見的黑熱病。該病在我國主要流行區已基本消滅,深圳此前鮮有此類病例的報道。
(相關資料圖)
“剛開始以為是感冒,后來新冠、甲流,甚至連白血病都查了,也查不出病因。”75歲的陳老伯伯告訴記者,他上個月到深圳看望兒子時出現發燒癥狀,抗生素、抗菌藥物治療不見效果,且高燒持續不退,最高燒到39℃。轉入深圳大學總醫院后,醫生為其進行高通量二代測序(NGS)和骨髓穿刺檢查,最終確診為黑熱病。
深圳大學總醫院檢驗科主管技師楊禮介紹,在患者送檢的骨髓穿刺樣本里,有很多利杜體的巨噬細胞。利杜體即黑熱病的病原體,又稱杜氏利什曼原蟲感染。
什么是黑熱病?
據醫生介紹,黑熱病潛伏期一般為3-6個月,主要表現是發燒,還可能有肝脾淋巴結腫大。如果感染得比較重,有些患者皮膚會變黑,所以稱之為黑熱病。該病誤診率高,如不能及時明確診斷、不及時治療,病人愈后非常不好的話,甚至可能會導致死亡。不過,該病在我國的主要流行區已基本消滅,2019年中國黑熱病發病率僅為0.0108/10萬。
為什么會感染黑熱病?
醫生介紹,黑熱病的傳播媒介是白蛉,白蛉叮咬患有黑熱病的病人、病犬以及某些野生動物后,即可感染利什曼原蟲。當帶蟲的白蛉再叮咬人時,人就會被感染。
白蛉
原來,去年9、10月份,陳老伯曾到老家河南安陽住過一段時間,那里的白蛉成蟲正好處于活動季,陳老伯很有可能因此“中招”。
所幸發現及時,經過對癥下藥,目前陳老伯的恢復情況良好。
黑熱病無疫苗可預防
深圳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孔東鋒表示,目前黑熱病沒有疫苗可以預防,所以做好個人防護是很重要的。白蛉主要在5-9月份進入活躍期,這個期間市民要盡量避免前往白蛉活躍區域。
如果一定要去,請做好相應的防護措施,例如在房間使用紗窗和蚊帳、噴灑滅蚊劑等。
醫生提醒
5月-9月是白蛉成蟲活動季,在中國分布很廣,主要傳播媒介中華白蛉在長江以北一帶活躍,長江以南罕見。
當然,只是廣東本土風險低,但外來風險還是有的,我國這些地方都有報告過黑熱病▼
甘肅、四川、陜西、山西、河南、河北、新疆、內蒙
如果你近期去過這些地方,被白蛉咬過,并且出現持續不斷的發熱、脾腫大、貧血等癥狀,記得及時就診。
來源:深圳市疾控中心、廣東DV現場、深圳衛健委、深圳大學總醫院,南山區疾控中心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