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熱點!小小面包背后有盤引才大棋 門頭溝打通通勤痛點 解決用餐剛需
走出地鐵S1線栗園莊站時,距離上班打卡還有二十多分鐘,丁玲來到德南面包房。不一會兒,辦公桌上擺著剛買的咖啡和面包,一邊刷著工作信息,一邊品嘗剛出爐的美味,丁玲享受著早餐時光。
今年5月,京城網紅店德南面包房在中關村科技園區門頭溝園落戶,讓丁玲和同事們的早餐選擇更豐富了。而這小小的面包背后,是門頭溝引才的一盤大棋。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在中關村科技園區門頭溝園,健身房、面包房、書屋等配套設施一應俱全,園區人才足不出園就能享受精彩生活。本報記者王海欣攝 再也不用5點起床了
在地鐵S1線開通前,上班前能安閑吃頓早餐幾乎是不可能實現的愿望。
曾經,每天早上5點,丁玲的手機鬧鐘準時響起,洗漱完畢后,從冰箱里拿出面包和牛奶,她就要沖向地鐵站,趕頭班車前往園區。要是趕不上,上班就有遲到的危險。
其實在北京的郊區中,門頭溝并不算遠,中關村門頭溝園距離市中心只有22公里。丁玲為何如此緊張?問題就出在中關村門頭溝園和市區接駁的這段路上。
“941公交在園區附近有站,可是站多、耗時長。蘋果園和金安橋地鐵站出來都需要再換車或者打車,在早高峰時段容易耽誤時間。”丁玲說。
單程一個半小時起步的通勤成本,“擋住”了高新技術人才來中關村門頭溝園的腳步。
2017年底,S1線開通,從6號線金安橋站即可換乘,直達栗園莊站。出站步行幾百米,就能抵達中關村門頭溝園。地鐵修到了單位門口,丁玲和同事們是真的高興。就在2021年底,S1線金安橋至蘋果園站開通,標志著地鐵1號線、6號線、S1線換乘完全暢通。
“現在再也不用5點起床了,園區周邊交通網絡的完善,讓通勤時間壓縮到單程一個小時多一點,可以到單位吃早餐了。”丁玲說。
記者了解到,“十四五”期間,經過園區周邊的地鐵R1線也將完工通車,落成后可快速直達金融街、CBD商圈和北京城市副中心。而且,國道109新線高速通車后,40分鐘便可從園區抵達深山區。
大食堂讓員工告別外賣
中關村門頭溝園擁有駐地企業200余家,注冊企業超一萬家,既有幾十人的中小型企業,也有百洋醫藥集團這樣駐地400多名員工的大企業。每到中午,吃飯問題怎么解決?
“以前都是點外賣,那時園區周圍餐飲配套不足,訂餐點都在幾公里外,送來的時候好多都涼了。”百洋醫藥集團員工王艷說,吃來吃去就那幾家,時間久了不知道該選啥。
中關村門頭溝園管委會積極尋找破局之法。今年年初,一個面積3000余平方米、可供400人同時用餐的大食堂悄然開張。這就是百洋醫藥集團的員工餐廳。
正值飯點,餐廳里坐滿了人。菜式有葷有素,花樣不少。排隊最長的窗口,是麻辣燙。
“餐廳不僅提供早中晚三餐,每一餐都有十幾種選擇,小份菜也不浪費。”王艷說,在單位食堂用餐,不僅吃著順口,而且吃著放心。
在園區管委會的支持下,百洋醫藥集團給員工增加了用餐補貼,每頓飯只需20元左右,還可以打包帶走。
餐廳投用沒多久,就在園區出了名,不少其他公司員工也想來體驗一下。園區管委會積極和百洋醫藥集團溝通,初步擬定了餐廳對外開放的章程。“外部員工可以辦用餐卡,自己充值即可,用餐高峰時段和百洋員工錯峰,既可以充分利用資源,也能避免人滿為患。”園區管委會相關負責人說。
食堂里還專門設置了咖啡廳,供園區白領午休、會客、洽談。
高品質的15分鐘服務圈
近年來,中關村門頭溝園在培育產業生態過程中,結合園區企業需求和就業人群特征,努力打造便捷、高效、高質的公共服務配套設施,不斷提升企業入駐園區的融入感和歸屬感。目前,除了入駐不久的德南面包房,已陸續引入喆啡酒店、星巴克咖啡、八合里牛肉火鍋等服務配套。
配套設施日益齊全,一個高品質的15分鐘服務圈正在成型。
下午5點多,部分企業已經下班,園區內的利德衡大廈內,不少員工換上運動服,在杠鈴和器械間揮汗如雨,開始享受健身時光。
“大廈里原本給公司員工配套的健身房,現在也在園區倡議下對外開放了。”利德衡環保公司相關負責人馮立文說。
來到大廈二層,名為“綠創書屋”的公共閱讀空間內,坐著不少來自園區企業的白領。馮立文說,現在不管是讀書、健身、打球、休閑,在大廈內都能“一站式”實現。
“在園區管委會支持下,我們每個周末幾乎都在書屋舉辦沙龍、讀書會、青年聯誼等活動,就是為了給青年白領提供高品質服務。”馮立文表示。
如今,涵蓋衣食住行等各個方面的服務正加速在中關村門頭溝園匯聚。正如園區管委會相關負責人所說,園區配套格局已初步形成,聚產業與聚人氣效果初步顯現。下一步,園區將在完善公服配套方面持續發力,持續“筑巢引鳳”。
未來,以中關村門頭溝園為龍頭的“京西智谷”,將在科技強區戰略的指導下,形成長安街西延線上的專精特新產業集群。
記者手記 高品質服務聚人才
早餐桌上一塊小小的熱面包,折射出門頭溝區科技強區戰略實打實的成績。喆啡酒店、星巴克咖啡、八合里牛肉火鍋……在培育產業生態過程中,中關村門頭溝園結合園區企業需求和就業人群特征,努力提供便捷、高效、高質的公共服務配套,從衣食住行各個方面不斷提升企業和員工的歸屬感,營造生態、活力、開放、共享的高品質科技園區。
未來,伴隨園區持續發力,更多的高品質服務業落地,必將更好地吸引高精尖人才共聚門頭溝,為擦亮“京西智谷”金名片貢獻力量。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