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色記憶:南京大屠殺》有聲讀物上線
【資料圖】
“躲在床上被子里的夏淑琴,由于恐懼,嚇得大哭,被日本兵用刺刀在背后刺了3刀,當場就昏了過去。也不知過了多久,她被4歲的小妹妹的哭聲驚醒了……”7月7日是全民族抗戰(zhàn)爆發(fā)86周年。當天上午,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舉行《黑色記憶:南京大屠殺》有聲讀物上線活動。南京大屠殺幸存者夏淑琴的外孫女夏媛朗讀書中有關(guān)外婆的受害經(jīng)歷。
《黑色記憶:南京大屠殺》由南京師范大學教授張連紅和紀念館研究人員劉燕軍共同編著,為31篇人物故事串聯(lián)而成,是一本針對青少年的歷史科普讀物。今年2月,紀念館面向社會各界招募、遴選了25名朗讀愛好者,接力誦讀《黑色記憶:南京大屠殺》。
活動現(xiàn)場,5名有聲讀物錄制者朗誦《黑色記憶:南京大屠殺》片段,用莊重的誦讀聲,將聽眾拉回到那段至暗歲月。夏媛說:“我一邊朗讀文本,一邊想著外婆曾經(jīng)受過的苦。我要把家族的這段悲慘經(jīng)歷講給更多人聽,讓南京大屠殺真相永遠傳承下去。”夏淑琴的重外孫李玉瀚今年13歲,他也參與了誦讀,“未來,我會肩負起傳承南京大屠殺歷史記憶的重任。”
參與《黑色記憶:南京大屠殺》有聲讀物錄制的南京大屠殺幸存者后代、南京中小學生、教師、紫金草志愿者等現(xiàn)場與大家分享誦讀體會,講述錄制過程中的心路歷程。紫金草國際和平學校受聘教師、南京外國語學校教師尚媛媛帶領南外學生參與錄制。尚媛媛在學校中開設了一門選修課《面對歷史,和我們自己》,她說,《黑色記憶:南京大屠殺》是一本普及性歷史讀物,未來會在課程中加入相關(guān)內(nèi)容,“許多南外學子即將走出國門,對他們進行愛國主義教育非常有必要,讓他們心懷祖國,不忘歷史,無論到哪里求學,銘記自己的根在中國。”
據(jù)悉,《黑色記憶:南京大屠殺》有聲讀物音頻將在紀念館新媒體平臺陸續(xù)發(fā)布,利用網(wǎng)絡傳播優(yōu)勢,讓更多青少年了解南京大屠殺歷史。紀念館還將豐富電子讀物收聽場景,推出帶有音頻收聽二維碼明信片,放置在紀念館服務臺、文創(chuàng)中心、觀眾服務中心等處,讓觀眾在參觀、休息、等候時掃碼收聽。
活動當天,“紫金草志愿者”代表、觀眾代表還在紀念館史料陳列廳展廳第四部分“人道主義救援”朗誦了拉貝日記、魏特琳日記選段。
南京日報/紫金山新聞記者 張安琪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