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后女孩把非遺戲曲唱進直播間,堅守傳承獲網友點贊打賞
晚上8點半,00后漢調桄桄演員李雅芝熟練地打開手機,為守候在直播間的網友們帶來了一段《程夫人鬧朝》中的經典唱段。漢調桄桄是是陜西漢中的一種地方戲,2006年被列入國家級首批非遺名錄。近年來,因多元文化沖擊、后繼無人等原因,漢調桄桄一度面臨瀕危境地。幸運的是,通過抖音直播間的“第二舞臺”以及來自網友的打賞鼓勵,李雅芝看到了將瀕危戲曲在更大范圍傳播和傳承的希望。
今年23歲的李雅芝,接觸漢調桄桄這一小眾戲曲已有10年了。2013年,為更好地保護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拯救漢調桄桄這一瀕危劇種,經南鄭縣委、縣政府研究,通過嚴格選拔,從漢中各縣區招收來60個12、13歲的00后,組成了一個集演員、演奏、燈光、服裝、舞美專業為一體的“桄桄班”。李雅芝便是其中之一,主攻武旦。
(資料圖片)
60個少男少女從此進入封閉式訓練,半天文化課,半天專業課。為了練好基本功,演員們每天很早起來趕到練功房,腳踝被磨出血都不停。夏天最熱的時候,李雅芝練功后解下腰間的寬布條,一擰全是汗水。最難的時候,李雅芝也閃過一絲放棄的念頭,但她很快打消了顧慮。“學了這么久,我不甘心,不應該止步于此。”
憑著一股韌勁,李雅芝終于在學藝第三年迎來自己主演的折子戲——《盜仙草》。第一次登臺的緊張感和觀眾的陣陣歡呼讓她至今仍記憶猶新,“感受到了觀眾對我認可,三年的辛苦沒有白費,又激動又想哭的心情。”苦練多年,李雅芝像一只破繭而出的蝴蝶,漢調桄桄讓她獲得了信心和尊重。“平時我只是茫茫人海中的一員,但上臺唱戲的時候我最自信。”
很長一段時間以來,如何能在演出之余,利用自己的專長宣傳推廣漢調桄桄及戲曲知識,是李雅芝一直在思考的問題。一次偶然的機會,李雅芝在抖音上看到,平臺對戲曲等傳統文化的推廣力度非常大。這讓她想到,把漢調桄桄唱進直播間,讓天南海北的網友看到這一小眾劇種,“不正是一個很好的傳播方式嗎?”
說干就干。李雅芝在抖音注冊了@漢調桄桄·青梔子 賬號,開始定期直播。起初在線人數少,李雅芝“有一種說不出來的挫敗感”。但她并沒有就此認輸。為了吸引觀眾,李雅芝先演唱經典唱段,表演戲劇身段,以及槍花、劍花等技巧,科普漢調桄桄的知識,并告訴觀眾怎樣聽懂和看懂桄桄戲。
讓李雅芝沒想到的是,每場直播完,新增的粉絲都是“99+”。評論里有觀眾很驚訝,“第一次聽到漢調桄桄,沒想到這么好聽。”還有很多人私信她,說以前也愛看桄桄戲,看到直播才發現漢調桄桄還在。還有很多粉絲私信說,想聽更多唱段。
(李雅芝通過直播和短視頻向網友科普并演示漢調桄桄的相關知識和技巧)
漸漸地,直播間成為了漢調桄桄走出南鄭區的重要舞臺。李雅芝的抖音直播間如今已經有了不少固定戲迷,賬號也累計獲得了超過10萬點贊,粉絲用點贊、打賞表達對她的喜愛和支持。一開始,李雅芝很不好意思收大家的錢,觀眾卻紛紛讓她放寬心,說就當他們花錢買桄桄的門票,支持瀕危劇種。還有粉絲對她說,這是努力傳承傳統戲曲的從業者應得的。
怎樣才能回饋觀眾們的信賴,讓他們直播聽戲的體驗更好?李雅芝注意到,常有觀眾評論“唱得很好聽,但是聽不懂臺詞”。她意識到,有很多觀眾不是漢中本地人,外地觀眾無法理解唱段的涵義。于是,她用網友打賞的錢買了臺投影儀,把字幕投影到背后的墻上。直播時,她把唱詞用普通話念一遍,再用方言念一遍,然后再唱出來,讓觀眾能更好地明白唱詞的意思。
直播間里灑下的種子,漸漸長出了希望。如今劇團走在漢中街上聊起桄桄,連路人都能接一句“哎知道,有個叫青梔子的在直播”、“桄桄戲還挺好看的”。而在傳承漢調桄桄的使命中,李雅芝有了更多的體會,“傳承國家非遺本來就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人一輩子都想活一個有意義的人生,而我干的事業就很有意義。”
來源:京報網
標簽: